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何小红:紧急避孕药“常用化”的危害

2013-08-25 14:23:0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从有了紧急避孕药,人流发生的机会已经已大大减少。但由于人们对紧急避孕药的认识不足,往往走向了避孕的误区——紧急避孕药“常用化”。

   购买紧急避孕药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已婚妇女,由于避孕措施出现意外,如漏服短效避孕药、避孕套脱落或破损等,导致需要采取紧急避孕药来作为避孕补救;另一种是未婚女青年,这部分人群年龄偏低,甚至不乏有学生群体,由于性知识匮乏或性行为冲动,导致房事后需要使用紧急避孕药。

   当紧急避孕药被人们轻易使用时,会带来怎样的隐患呢?为此,记者特意采访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的何小红副主任医师,请她为网友答疑解惑——

   名医简介:何小红 副主任医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女性科,擅长妇科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的诊治,承担省级科研课题,近年在国家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紧急避孕药购买的“轻率性”

   避孕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而紧急避孕药就更加显得私密。对此,不同的人群对购买紧急避孕药行为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何小红医生是这样分析的——

   在避孕药知识普及方面,现在的育龄女性并不陌生,可以通过社区、医院和书籍等渠道进行了解。紧急避孕药属于避孕药里的一种,它的服用时间具有特定性,所以,这影响了女性朋友购买的途径。更多的女性会选择在距离自己最近的药房进行购买,只有部分已婚女性是选择上医院让医生开处方服用紧急避孕药。而在购买紧急避孕药的过程中,许多女性往往是“行色匆匆”,自行选购药品后,没有进行任何咨询就付款离去。这种“轻率”的购药心态,其实潜伏着安全的隐患。

   患有下列疾病的育龄妇女禁止使用避孕药:

   1、脑血管意外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史或先天性高血脂症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者;

   2、中、高度高血压者、栓塞性血管病及血液病者或曾患过妊高症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3、子宫肌瘤、乳房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

   4、急慢性肝炎、肾炎者或妊娠期曾有黄疸者;

   5、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生过巨大儿、过分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紧急避孕药“常用化”害处多

   目前,知名的紧急避孕药当属商品名为“毓婷”的左炔诺孕酮片,这是一类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其含量远超于口服短效避孕药。它一次的量等于八天短效避孕药的孕激素含量,正是这多达好几十倍孕激素含量才使得其“紧急避孕”效力增加,有效阻止受孕。一般只需在房事后72小时后(越早越好)服用2粒,即能达到避孕的效果。既方便又有效,这似乎让厌烦日服食短效避孕药者、担心上环出现危险者和性生活频率混乱者找到了方便之门。

   为此,何小红医生特别提到一个案例:某华裔女性,长期生活在澳洲,没有上环的概念,选择用口服短效避孕药来避孕,但是时常漏服,为此已经流产2次。在一次回国时,听朋友说毓婷可以紧急避孕,既可补漏服之过,又可免意外发生。于是,一次性购买了12盒带回澳洲。一年后,该女性突然暴肥数十斤,更为严重的是内分泌出现严重失调,月经极其紊乱,脸上长斑。究其原因,原来该女性在一年时间内,将从国内带去的12盒毓婷全部服食。

   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朋友存在这样的误区——将紧急避孕药当“常用避孕药”来服食。何小红医生说:“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轻者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重者可能引起身体机能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胃肠混乱、体重飙涨、脸长黑斑等。”

  需紧急避孕者建议上医院开处方

   避孕药有很多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孕激素,另一类是抗孕激素。不管哪一类型的避孕药,其药理机制都是是增加宫颈黏液的稠度,影响受精卵的着床。目前OTC类的紧急避孕药都是孕激素类,而抗孕激素则需要在医院医生的处方下才能取得。

  何小红医生建议:在临床上,像毓婷这类的紧急避孕药还是有一定的失败率的,为了更高效地进行紧急避孕,有需要的女性朋友可以上医院挂妇科门诊,然后让医生开处方药米非司酮。

   毓婷VS米非司酮

   差异性:如果女性朋友在服用毓婷后,发现紧急避孕失败,可以考虑继续妊娠,目前尚未有数据证明服用毓婷避孕失败后会影响胎儿;但是在服用米非司酮后,如发现紧急避孕失败,则不能继续妊娠,因为激素有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中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