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排毒的真相 了解这些才有效

2015-03-24 01:10:43太平洋时尚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人体内随时都会产生毒素,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导致毒素积累过多,影响身体的健康。排毒概念和美食风潮已经同步流行了好多年,关于排毒的方式方法与美食的做法探索都在不断翻新进步,各自的理念都不断创新。

  2013年至今,各大城市相继被雾霾占领。这时我们才忽然意识到,毒素这件事不是避之不理就会消失遁形的。当口罩成为城市人的新型必需品,置于体内的毒素又怎能被轻易忽略!每天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如果不够干净,身体的毒素必将积少成多影响健康。

  排毒养颜很时髦,并且的确是可以清理掉身体内部的肮脏毒素使你更健康的一种方式。Lifehacker小编与拉斯维加斯的注册营养师安迪巴拉迪,营养研究员卡迈勒帕特尔和科普作家和教育家贝丝交谈,来看看他们能否实现排毒所说的效果。

  “排毒”能保证什么?

  有数不胜数的排毒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净化和排毒是同样的意思。它们通常可以互换概念,具有相同的基本目标:消除“来自你的身体有害”的东西。有时,他们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器官,如肝脏或肠,并且已经被认为是无毒的,会使你感觉更好。净化和排毒没有特定的意义,通常会用有限的果汁限制你摄入食物,避免一些特定的食物被吸收,或者通过喝果汁的方式使你身体内的毒素排出。这些所谓的毒素排毒师很少给出详细的阐述,但它们通常被称为“毒药”或“污染物”。 在医学领域,毒素可以指任何一样东西,酒精,食品,药品,石棉。“排毒”也可以指治疗吸毒成瘾,但这是非常不同的,在这里,我们专门讨论食物和饮品方面的排毒。

  实在是有太多的排毒法可以发掘,为了让你更加透彻的了解,在这里有塑体杂志认为在过去一年中最受欢迎的10种方式。比如,让我们看看“排毒大师”,这是最为流行,流传最久的方法之一。这里的摘录描述了“排毒大师”到底是怎么运作的:1.每天早上和晚上,通过喝泻药茶达到排毒的效果。假如这样还不足以清洗肠道的话,他建议洗个盐水澡。这些步骤是必要的,可以通过柠檬水去除毒素。2.我之后会喝6到12杯,由适当比例调和柠檬和枫糖浆的柠檬水,以去除这种排毒方式中滞留的残渣。

  听上去很粗俗,对吗?但如果你相信“排毒大师”作者斯坦利巴勒斯的承诺,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于一些新手和老手来说,排毒是消除身体疾病的基础。本书的目的是简化和修正所有疾病的原因,无论是什么病。当我们消除和纠正一种疾病,我们治愈了它们,任何每一种疾病的治愈都离不开排毒和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面说的也许有些夸张,但你肯定能够学到些什么。卡迈勒帕特尔总结所有的排毒法都有共同的特点:一个双重目标使这些饮食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减肥加上减缓那些已经积累在我们身体内部的毒素对我们造成伤害的速度。所以一种典型的排毒方式,仅仅谈论果汁排毒法,只是为了使你的肠子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转向"消除身体内的毒素"。

  许多排毒法有类似的保证,声称果汁(或其他的排毒剂)可以消除你体内的毒素。

  当你排毒时你身体内部会发生什么?

  我们都知道,水果和蔬菜对我们有好处,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表明,食用水果和蔬菜的会将必须变得超级健康,对吗?对吗?

  当然不是真的。如果一个星期你只喝果汁,你将减肥,但那是因为你没有吃东西,不是因为你身体“排毒”起到的效果。水被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当你吃低热量的饮食,你消耗了这些糖原储备,并失去了其中水的重量。当你恢复正常饮食时,那些减掉的水分将会立即反弹。你也失去了其他所有重要的营养,如脂肪,纤维和蛋白质。事实上,一些排毒法建议你避免运动,因为当你在利用这些排毒法时,因为你的卡路里摄入量很低, 就会导致疲劳、 头晕。

  几天之后,你的身体状况将会很糟糕,没有蛋白质的机体会开始分解肌肉组织来代替。同样的,在你的饮食中缺乏纤维会影响您的大肠功能,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描述他们用果汁排毒法时和急性肠胃炎时的感觉差不多。

  最重要的时,果汁排毒法不会起到任何你自己身体起不到的作用。安迪巴拉迪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身体本来就可以很好的排毒。如果你的身体不再排毒,你需要每年排一次,否则我们都会死去:3或者5天内只喝果汁会不会导致你住院或者营养不良?虽不会如此,但也是不提倡的。我们的身体自己排毒的基础要归功于肾,肺和肝。我们明天去上厕所的意义就是为了排毒!

  贝丝补充道,虽然大多数排毒法并不危险,但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由于果汁不包括多纤维,人体最终会吸收更多的果糖,我们也都清楚,这对身体不好:果汁中主要含有的就是糖分(比如许多的水果果汁,柠檬水等等),这些糖分将会使你的血糖如坐过山车般起伏,并且使你节食的效果全无,因为这些都与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有关。

  这种自取灭亡的方式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几个月内你不用担心得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大多数排毒法是愚蠢但不危险的(前提是你仅仅节食几天)。号称是为了起到排毒的效果,其实,即使是那些特定的毒素,在这种机制下的饮食/药食影响下都不会因为排毒法而对身体起到多大的帮助。

  贝丝的最后一点才是关键:大多数的商业排毒并不列出能排出的具体的毒素。即使他们这样做,他们也提供不了证据证明他们起效了。如果他们这样做了,我们可以测试他们承诺的有效性。在2009年检测科学的调查中,他们检查了15家商业排毒产品,并且发现没有一个能说出毒素的名称,与他们排毒的承诺达成一致并且出示有力证据加以证明。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排毒和果汁排毒法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会让你身体缺乏几天的营养并饿上几天。

  更好的排毒方法

  所以,排毒法并不会有实际效果而且混合在一起的果汁也不会去除你体内的毒素。但这不代表你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事情使你的身体重归健康:

  事实上,重新规划你的饮食就是一种排毒的好想法,巴拉迪对此认为:应该说是重新规划你摄入的食物。也就是说,要符合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完整的,微加工的绿色植物为主),让你的味蕾重新习惯美味的食物。因此,不应该将不吃东西与排毒混为一谈。

  但他补充道:营养和健康是最重要的。你在一年中的5到7天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人们应该想着每天多吃点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能促进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不该想着怎么“排毒”。多想想绿叶蔬菜,豆类,水果,坚果,种子食物的好处。那种认为通过喝72小时的果汁就能弥补6个月不健康饮食的想法明显是错误的。

  同样,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比如只喝水,经过一些研究表明还是能起到一些排毒作用的。帕特尔对此解释道:排毒,其实在你节食导致空腹或者接近空腹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好处的,前提是你身体没状况并且没有持续很久。有充分的研究表明节食对长寿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一定程度,节食对于促进自体吞噬,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抗衰老以及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中是具有一定潜力的。“间歇性节食”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相对于那些所谓的排毒法来说。你每天可以节食一段的时间(大约8小时)。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简单却可持续的饮食方式并且不需要买排毒产品就能起到排毒的作用。

  健康排毒的8个关键词

  1. 肝排毒。

  肝脏排毒的时间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而肝脏排毒是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转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

  推荐食物:胡萝卜、葡萄。

  2. 肾排毒。

  肾脏排毒的时间是早晨5~7点,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肾脏,所以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白水,冲刷一下肾脏,将毒素排出体外。

  推荐食物:黄瓜、山药。

  3. 润肠。

  新陈代谢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多吃些润肠通便的食物,保证新陈代谢正常。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物质的食物一般都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推荐食物: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糙米、蔬菜、杂粮等。

  4. 适当多喝水。

  补充人体必需的水分,有利于稀释血液,新陈代谢。对皮肤有保湿、润泽、养颜的作用。可以通便,帮助食物的消化。每个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ml~2500ml最为适宜。

  最佳喝水时间:早晨起床时、下午3点、晚上9点。

  5. 每周吃一天全素食。

  过多的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会在新陈代谢中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肠胃的巨大负担,但是长期吃素又会造成体内营养不均衡,建议每周有一天吃素。

  推荐食物:多汁蔬菜、菌类、坚果类、豆类。

  6. 少吃盐。

  吃高盐饮食的成人,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饮食清淡的人要高得多。

  推荐方法:晚放盐胜过早放盐;多放醋,少放糖,适当加鲜香;限制含盐食品配料。

  7. 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可助排毒,帮助消除体内的自由基。

  推荐食物:柠檬、橘子、绿叶蔬菜。

  8.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可助排毒,吃东西时细嚼慢咽可以分泌更多唾液,唾液有消毒、解毒、抗癌的作用,通过细嚼慢咽使唾液分泌增加,消除食物的致癌物质毒性,排除更多毒素。

  最后说两句:健康和营养看起来是一个十分让人困扰的问题,但你确实需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是一种噱头,不是为期一周对身体的清洗,不是一种排毒方式。你需要的就是好好规划你的食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