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OL小心信息焦虑症

2010-07-21 07: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电视、电话、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互联网、MSN、QQ等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

  电视、电话、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互联网、MSN、QQ等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当其中一些信息忽然在我们身边消失,心里开始觉得焦躁、恐慌,甚至身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界已经有了一个专有名词:信息焦虑症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近日外出休假,手机却不慎摔坏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便开始困扰着她:客户资料失去了去哪里找回来?误了工作怎么办?老板联络不到她会不会很生气?……越想越急,还没等到假期结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从度假村出来马上买了个新手机,并挨个找客户电话,和每一个人联系上。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小姐也出现过类似困扰,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匆匆刷牙、洗脸、吃早点,当获得新闻线索后开始寻找相关资料、和编辑沟通、写稿。每天晚上睡觉前,刘小姐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中装了太多信息,有时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来,这种情况有时会令她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医学博士李先生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焦虑症是一种时尚病。而得病者多为这些学历高、工作压力大的白领。很多人认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风口浪尖”上过活,随时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们工作必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轰炸超过承受力

  李博士说,白领们这种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的方式,往往使人脑的“存贮仓库”难以适应,当新信息进入,已经装纳大量信息的脑子往往来不及腾挪出足够“空间”再接纳新信息,或者不适应新信息的来临。

  专家说,当外界信息的输入大脑,人体大脑就有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并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由此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种情绪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所以,这种因工作信息接触过多引起症状的情况被一些人称为“信息焦虑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5%的人会得焦虑症。从职业来讲,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长时间从事心理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一些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问题,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也是信息焦虑症的表现。

  光“信息休克”不能治本

  离开信息源进行隔离,被称为是这种焦虑症的“休克疗法”,比如休假等。但秦经理经过尝试觉得,这种杜绝信息接触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大量的信息不会因为自己的“休克”而停止,而这些信息资源对于工作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空气和水一样。秦先生觉得,在信息“休克”的同时,有时候自己的精神也一样进入“休克”状态,只是觉得焦虑和恐慌,根本无法得到真正休息和调节。而一些心理学专家也认为,如果想摆脱大量信息对人的折磨,主要还要自己注意身心综合调整。

  一些“过来者”认为,有计划有规律对自己对身边信息充分理解,并有节制地消化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要比一味避开信息进行休克有效得多;而另一方面,生活工作都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使大脑陷入过于疲劳状态,都对于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就目前医学界情况看,信息焦虑症由于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其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病症轻重分级

  信息焦虑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人加大对其关注,而有关研究者也按照其症状轻重把疾病分为四级:

  一级:信息焦虑。在没有信息输入的时间或地点,他们会对着周围的一个墙壁、一张纸,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发呆,没准这时候他们正在思考某个游戏的复杂步骤。这时候患者表现为交际能力减弱,脉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红涨状态等。

  二级:信息恐惧。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恐慌状态。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一格讯号、一个八卦新闻,都会让他感觉到被信息刺激的感觉,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三级:信息抑郁。当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或者他对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感到失望,患者有时候希望有更大剂量的刺激。如果缺少这种信息来源,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变得郁郁寡欢,由于生活规律的紊乱,还会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这时,患者容易自我隔离。

  四级: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和信息,让患者潜意识有一种英雄心态,觉得周围人谁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对人还有点过于傲慢,而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触礁。导致他忽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悲哀、忽然因为自己的英雄情节兴致勃勃、忽而出现失败后灰暗至极的感觉。

  三个建议做好自我调节

  医学专家认为,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可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以下是专家对信息焦虑者提供的三点自我调节的建议。

  第一:养成看报习惯。虽然网络能够较快获得大量信息,但是筛选这些海量信息以得出真正需要的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但有人可能存在投篮心理,无论什么信息都看并统统兜进脑海。所以一旦失去信息来源觉得很不适应。传统的报刊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报纸编辑的筛选,阅读可能省心很多,而且还可以看到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与评论。

  第二、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信息焦虑者也可能往往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他们之所以依恋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是因为他们从中感觉到一些虚幻的快乐,所以如果培养一个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都可能会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第三、归类和放弃。把信息进行良好归类,及时放弃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有利于大脑清理。此外,无论是下班还是休假,当自己处于休息状态,应该注意调节并尽量彻底放松自己身心,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以此注意自己的身心定期保养。

  自测

  信息焦虑症,你有没有

  以下是信息焦虑症常见的症状,对照一下,看看你有几条:

  1、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样。当发现没有人来电或来短信是,有很深的失落感。

  2、每天登录N遍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

  3、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极度焦虑难受,恨不得变成超人,飞到外太空去接受网络的超强吸引。

  4、下意识地登录无聊网站搜索无聊图片,搞得鼻血喷张也乐此不疲,喜欢享受这类肤浅的快感。

  5、总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当别人问到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情绪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喜欢信息胜过真实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常有一种“万物皆醒我独醉”的飘然世外的感觉。

  7、最喜欢在BBS上跟贴,以及同人讨论无聊的八卦新闻。如果网上没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现,人就呈抑郁状,半天提不起精神。

  8、一天十来个小时地挂在MSN或QQ上,可以同时跟N个人聊天,闲下来一点点都会急得没法。

  9、喜欢被信息淹没的感觉,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不断延长游戏时间。但现实生活中有时会觉得自己一团糟。

  10、经常容易一会儿自我贬低,一会儿自我吹嘘。处世比较极端,不容易妥协。

(实习编辑:嘉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女白领保健:查查你身边的小药箱

28岁漂亮女主播梁薇的英年早逝,触动了谁的神经?现代女白领,在极度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很多人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于是,她们随身携带着一瓶瓶“小药丸”,改善内分泌的、补钙的、延缓衰老的、抗疲劳的……她们用健康换来了金钱,但是高价的保健品,能为她们再换来健康吗?保健品该不该吃,该如何吃?本次39健康网联合广州日报、大洋网,进行白领保健品使用状况调查,之后,将由行业专家为大家提出保健品的使用建议,敬请关注。

特别策划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