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白领提防亚健康引起过劳死

2011-02-1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当我们在看到各种业界精英忙个不停的时候,可能会略带羡慕地说:能者多劳。虽然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能者必然多劳吗?被贴上“多劳”的标签,然后每日前后左右忙个不停,才能凸显出他们的才能吗?

  当我们在看到各种业界精英忙个不停的时候,可能会略带羡慕地说:能者多劳。虽然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能者必然多劳吗?被贴上“多劳”的标签,然后每日前后左右忙个不停,才能凸显出他们的才能吗?

  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种“多劳”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得了“过劳”!“能者多劳”的精英们如何避免过劳危机呢?

  疲劳存在的蛛丝马迹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过劳死”一般在发病前都会有短暂的胸前区剧烈疼痛的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或是觉得咽部哽噎不适,吞东西费力;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最常见的预兆是浑身无力、胸闷,而这些症状常被人所忽视。

  疲劳可表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认字困难、不能正确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不能计算数字、语言和推理能力减弱);也可以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眼睛痛;而心理障碍可表现为抑郁、易怒、焦虑等情绪波动。

  身体出现不适,如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变短,眩晕和平衡障碍、不规则的心脏跳动、肠道激惹症状(腹疼、腹泻、便秘)、嘴唇和眼睛干燥、月经不调、胸痛、对噪声和异味质敏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等。

  上述这些症状反复发生超过一定时间就要考虑患有慢性疲劳。由此可见,疲劳是全身机能的失衡或障碍,可以影响机体的不同系统。如果拿这些症状与我们自身对照,不难发现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如果这些表现非常明显的话,那就要警惕了。

  疲劳与疾病互为因果

  大多数人都片面地认为疲劳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压力大造成的,只要好好休息,学会放松,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但医学研究却发现,引起慢性疲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人有不同的诱因。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慢性疲劳患者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重要生命控制中枢都存在着异常。机体好比是一辆电池不足、发动机也有毛病的车,光充电或修好发动机汽车都不能走,只有二者都好,汽车才能走。

  休息就好比充电,如果不能修复机体的故障,人还是不能恢复正常。慢性疲劳往往是一些严重疾病,如癌症、肝炎、风湿等的早期症状。因此,奉劝那些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的人千万不要把累不当回事。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尤其需要人们倍加呵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疲劳了,一定要休息

  消除过度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休息、放松有益于症状的减轻,一旦感到自己疲倦了,千万别硬撑着,休息好了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也能保护身心健康。具体方法如下: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消除脑力疲劳法:

  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科学健身运动方法:运动是防治疲劳综合症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运动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

  而运动恰恰就是现代人最缺少的一课,出门依赖交通工具,上下楼靠电梯,没有机会运动,“四体不勤”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主要的是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难怪体能每况愈下。

  长期追踪研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能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生,比完全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能减少27%的死亡风险;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可延长2小时以上的生命。运动方式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

  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物理疗法:可采用自我按摩和接受他人的按摩,使用震荡、锤击、击打及桑拿浴、蒸气浴、水流循环按摩和药浴等方法,促进人体肌肉放松。

  消除精神疲劳法:首先应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品德修养,自己的心胸要开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比如找知心朋友谈谈心;其次是把握好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气勃勃,有些人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实习编辑:何丽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