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痛经针灸法 轻松度过每个月

2011-05-1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痛经对于你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陌生的食物,可能你已经亲身体验过,也可能你身边的朋友有人正有痛经的烦恼。

  痛经对于你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陌生的食物,可能你已经亲身体验过,也可能你身边的朋友有人正有痛经的烦恼。

  关于女性健康的话题,每月月经都是不变的主要内容,而拼命与月经挂钩的痛经一词,也慢慢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和特点。如果你的身边也有痛经这个恶魔存在的话,建议你可以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消灭它哦。

  痛经又称“经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生殖器官明显异常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二脉以及胞宫的周期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肝、肾二脏也有关联。如若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不和,脉络受阻,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此外,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均可使胞脉不通、胞宫失养而引起痛经。

  基本治疗

  取穴:以任脉及足太阴经腧穴为主。主穴可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兼有经色紫红或者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疼痛减轻,或者胀痛明显者加太冲;兼有腹痛,拒按,热刺激后疼痛减轻,经血量少者加归来;兼有腹痛绵绵不休,喜揉喜按,量少,精神萎靡乏力者加肾俞、太溪、俞。

  操作:针刺关元,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凝血瘀者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加灸法。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可隔日1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针法: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者温经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按: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中极可通调冲任之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次髎、十七椎均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经验处方

  针灸至阴穴治疗痛经疗效亦佳。运用本法的时间是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针刺深度是1~1.5分,每天针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针治次数以月经来潮痛为止。针治手法以捻转为主,提插要轻。寒者加艾条悬灸,出针时按其孔。热实者不加灸,出针时摇大针孔,让其出血少许。

  按:至阴穴具有通经脉、理下焦、调整胞宫的作用,是治疗妇女胞宫疾病的特效穴。用针灸至阴之法治疗痛经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一般能基本痊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疗法减轻症状后,应及时确诊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责任编辑:滕小兰 实习编辑:何丽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