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OL机不离手易招“数码病” 专家支招防病痛缠身

2012-04-10 01:42:00爱美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科技日益发达,手机、电脑成了都市人学习、工作、娱乐不能离开的工具,可是常常机不离手,当心遭到“数码病”的围攻。那“数码病”都盯上了哪部分人群?如何来支招抵御?

  现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可世间万物有利必有弊,不把握一个度便物极必反。颈椎病干眼症鼠标手等“数码病”正逐渐成为严重的都市疾病。

  事实上,干眼症,颈椎病、腰背疼痛和鼠标手是特别“青睐”中年女白领的一种电脑“后遗症”。那些在家庭和事业中都起着“支柱”地位的中年“骨干”,一方面要经受来自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要面对身体各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代偿能力下降的事实,也因此更容易在电脑“后遗症”来袭时中招。

  视力篇

  干眼症对中年女白领“情有独钟”

  现代女性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加上中年女性自身所处生理阶段出现微妙变化、雌激素分泌较年轻时减少,眼干、眼涩、眼疲劳的现象很容易在此时产生。以往都认为干眼症更容易发生在老年人群身上,但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每天大量使用,中青年患干眼症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干眼症高发人群:会计、编辑、记者

  专家介绍,从事会计、IT、编辑、游戏设计等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作业的人群,都属于干眼症的潜在高发群体。而中年女性尤其要警觉,因为进入围绝经期后,本来自身雌激素水平会有所下降,此时无论是皮肤、生殖系统还是眼睛组织,都较年轻时更容易缺水、干涩。

  专家分析:

  据了解,正常人的眼睛会不断分泌泪液,然后通过眨眼,使泪液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以保持眼球湿润不干燥,这是维持眼睛表面健康的基础。但如果身处缺水的空调环境,长时间凝视屏幕,就可能引发干眼。

  专家表示,不仅仅是女性,无论男女老幼,但凡长时间面对变动快速的屏幕,眨眼次数就可能由平时正常的每分钟十几次锐减至每分钟几次,使得泪膜更容易破裂,泪液迅速蒸发。电脑强烈的光线对人眼刺激很大,由于距离近,容易使泪液分泌异常而致干眼产生。

  “人体的眼球本身能自动调节焦距,使影像清晰传送到大脑,但如果聚精会神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就会逼迫眼睛也‘定格’在同一焦距,这样久而久之就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引发眼睛过度疲劳。”专家表示,眼干外加视疲劳,会引发眼红、眼涩、眼痒、有异物感等系列问题出现。

  专家支招:

  1.“翻白眼”、勤眨眼、办公桌上放鱼缸

  “无论是看电脑还是看手机,都应稍微俯视屏幕。”专家建议,市民可调高坐椅或降低电脑显示屏,以30度的幅度俯视屏幕,这个角度不仅可使颈部肌肉放松,还可改善脑部供血。向下注视,眼睑微微下垂,还可减少眼表暴露于空气造成泪液蒸发的表面积,预防干眼症发生。

  此外,用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对成人来说,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远眺;如果是儿童,时间间隔还应进一步压缩,年龄越小,时间间隔越短。电脑操作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

  工作时别忘了经常练习上下眨眼,或将眼球尽量向左、右、上方看,类似“翻白眼”,这样的机械运动有助于预防干眼症发生。

  调整计算机屏幕上的亮度,既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使用计算机时可将屏幕对比度调高,屏幕颜色与文字应该有明显对比。周围环境的光线要柔和且充足。

  对于干眼较为严重的人群来说,可遵医嘱开具人工泪液或是眼药水,在用眼间隙帮助补充眼睛水分。

  2.光线不足别看手机

  专家还特别强调,最好在自然光线或明亮的室内光线下面对屏幕,因为在黑暗环境下聚光看电脑、玩手机,势必强迫瞳孔放大,并且要用力收缩睫状肌、努力实施调节功能,此时用眼十分费力,容易产生视疲劳,这就是所谓的“暗室效应”。

  另外,干燥室内使用空气加湿器也是不错的办法,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一盆水生植物或者养一小缸金鱼,这样既可以保持身边环境的空气湿度,在眼睛疲劳的时候,还可以看看绿色植物或者鱼缸中游动的小鱼,放松双眼。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就应到医院看专科医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