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便秘,中国人有多拼?

日期:2023-09-22 核心提示:便秘,是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大难题,早期便秘人的桂冠可能要戴到 5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头上,流传下来的古埃及莎草纸书卷里记录了法老有拉屎费力的困扰。

便秘,是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大难题,早期便秘人的桂冠可能要戴到 5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头上,流传下来的古埃及莎草纸书卷里记录了法老有拉屎费力的困扰。在中国,便秘之症首见于《黄帝内经》“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则把便秘称为“阳结”、“屎燥”。

在解决便秘这个“不解之症”的道路上,中国人奋斗了2000多年。

物理通便:古代版“开塞露”

中国古代处理便秘的做法,主要为“蜂蜜栓”通便。

医圣张仲景发明了一套“蜜煎导法”,就是把蜂蜜搓成条状塞入菊花:“取蜜七合,微火煎饴,捻作锭如枣核样,纳谷道中,用手按住,欲大便时,去之”,这大概就是现代开塞露的雏形吧。

植物通便:“硬通货”大黄

除了物理通便法,古代人也开启了用植物通便的探索,有清热通便功效的大黄由此脱颖而出,获得青睐,甚至和茶叶一样,成为古代中国与欧洲、阿拉伯诸国出口贸易的“硬通货”。清朝时,中国和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专门建立中转通商口岸向欧洲出口大黄。

那时的大黄,不但是中国人的通便良方,甚至掌握了欧洲人的“通便命脉”。


通便名方:大承气汤

为了破解不“解”之症,医圣张仲景钻研多年发明了“大承气汤”,它由大黄、厚朴、枳实和芒硝四味药配伍而成,药效较猛,能让便秘患者的陈年老宿便如排山倒海般喷涌而出…

这个方子流传了1700多年,将无数便秘病人从“米田共”中拯救出来,与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被誉为“中医十大经典名方”。

现代人的“解秘”之路

到了现代,便秘已经成为人类的“公敌”。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10%,这意味着大约有5000万成人正遭受便秘困扰。

苦于便秘久矣的现代人发明了一系列通便操作,灌肠、开塞露、各种泻药、酵素、清肠食品等层出不穷,而近年来年轻一代的拉屎困难户更是剑走偏锋,五花八门的网红“窜稀神器”、“喷射套餐”成为了他们的跟风时尚。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统医学的继承,更具科学性的通便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比如国医大师姜良铎根据现代人体质,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精选三参六药,升级改良出了“排毒、解毒、调理、补益”四效合一的通便排毒法,并研制而成了排毒养颜胶囊,让1700年的经典古方在现代得以发扬光大、造福大众。